安卓手机显示热点资讯,安卓手机显示热点资讯怎么关闭?

最近,天津塘沽地区的张先生向我们反映,他的年迈父母经常在App上浏览新闻资讯,但一些App上的广告宣传语与新闻资讯非常相似,广告标示不明显,有的字体很淡,有的混在图片里,很难和新闻内容区分开来。这种情况经常让父母误点,有些广告点进去后又难以退出,给他们造成了不少困扰。张先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并采取措施整治这种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媒体和平台上的广告标识并不明显,有些甚至伪装成正常内容“套路”用户。这种现象严重违反了《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整治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广告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加强对广告发布的审查和监督。另外,媒体和平台也应当加强自律,提高广告标识的可识别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

互联网广告乱象长期存在,比如弹窗广告、无法关闭、涉黄等,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治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规范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很多用户表示,自从这一规定颁布以来,许多App和网站的弹窗广告明显减少。然而,一些平台和广告主似乎仍在寻找新的推广方式,让广告更加隐蔽。

张先生提到,他发现父母经常使用的几个App存在相似的广告和新闻内容,点进去后发现内容与所宣传的并不相符。有些App甚至会自动下载软件,导致父母手机上出现了很多不需要的App。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在上网时遇到类似情况,“年轻人都很难分辨哪些是广告,更何况老年人”,一些广告内容让人无法忍受,有些广告的退出按钮也很难找到。

记者查询了张先生所说的几个App、网站网页,发现有的App、网站广告数量非常多,每隔两三条资讯内容就会插入一则广告,刷手机、浏览页面时非常容易误点,想要清净的浏览环境得付费成为VIP才能享受“消除广告服务”。有的App上的广告图片、字体、格式与新闻资讯非常相似,“广告”两字与图片背景几乎“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记者在上述App中点击了多个广告,其中有一则“某地一女子穿搭惊艳了路人,网友:真敢穿……”的广告,看起来像是一则街拍资讯,但实际点进去后发现是一个购物界面。在购物界面中,界面最上方显示“4秒后自动关闭”,然而4秒后却开始播放一些广告视频,记者试图暂停和关闭时,界面突然弹出另一条广告,随后App也被跳转到购物平台上。

记者采访了多位用户,他们表示大量的隐藏广告严重影响了App的使用体验。一位网友无奈地说:“明明关掉了开屏广告和弹窗广告,却又遇到了页面内的隐蔽广告,无处可躲。”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现代浏览器页面也提供了资讯服务,但其中也混入了大量广告,有些广告可能涉嫌违规,包含不宜内容,图片也令人难以接受。

孙维律师表示,法律对广告的频率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对内容有严格的规定。广告必须真实、合法,并且以健康的方式呈现,禁止包含淫秽和色情内容。如果广告中涉及性挑逗或性暗示等淫秽色情内容,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会吊销营业执照。对于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可能会没收广告费用,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者也有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据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广告更加隐蔽地“隐藏”在App和平台的评论区或留言中。这些广告与评论非常相似,有用户名、头像,甚至还有发布时间和点赞数,很容易让用户误以为是正常的评论而误点。

在某个话题评论区,第三条评论是一则游戏广告。该广告包含游戏的宣传视频和发布者的头像和名称。评论下方显示着“2022年10月21号发布”的信息,右下角还有转发、评论和点赞功能,并且已经有7059个点赞。

在这个广告的右上角,有一个注明为“广告”的标识,并且配有一个关闭按钮。当记者试图点击关闭按钮时,会弹出一个窗口,其中有四个选项:“不感兴趣”、“投诉”、“屏蔽此广告”和“为何我会看到这则广告”。

广告简介中包含蓝色标注的“一键下载”链接,点击后游戏将自动下载。如果用户误触,需要等待下载完成后安装游戏,然后再进行删除。如果用户选择不安装,便需自行查找安装路径并删除安装包。

有些App和平台评论区中,广告被标识为“热推”而不是“广告”。例如,一段广告可能写着“这个产品真的太赞了!”后面跟着一个蓝色的跳转链接,只要用户点击它,就会自动跳转到某个购物平台。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目前针对评论区广告这一形式,广告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尚未作出具体规定。考虑到当前各个平台在评论区添加广告的情况,可以考虑将其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一旦广告出现在评论区,也应当遵守网信办关于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还有一些受访者告诉记者,一些App和平台虽然设置了关闭广告的功能,但他们对这一功能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

记者尝试后发现,一款资讯类App设置了广告一键关闭按钮,界面提示“将减少此类推荐”,但记者相继关闭“虫草”“茶叶”“升学”等七类广告后多次刷新浏览页面,这些广告仍原封不动地出现在页面上。在某贴吧,广告关闭时会弹窗提醒,其中有“已经看过”“内容质量差”“开通VIP免广告”“不感兴趣”四种选项,除开通VIP外,其余选项选择后该广告都会关闭,但用户在浏览其他内容时仍会推送相关广告。

我国的广告法规定,发布和发送互联网广告时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网页中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必须明显标明关闭标志,以确保用户可以轻松关闭广告。

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广告发布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弹出广告必须标明关闭标志并确保一键关闭,不得欺骗用户点击广告。

孙维指出,“上述App和平台内的广告形式和平台内容极为相似,具有高度隐蔽性,难以被识别,甚至可能引导消费者产生误解,这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段威指出,广告应当明显标注“广告”,以便消费者能够辨别。一些App和平台内的广告存在误导用户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刘俊海教授指出,平台和商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一些广告具有隐蔽性,导致消费者难以识别,从本质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规定来规范。平台和App开发商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加强监管和审核,确保设计出消费者友好型的互联网广告。

要解决和改善当前存在的隐藏广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明确的隐式广告规定:制定法律或平台规定,对各种隐式广告行为进行定义和规范,明确规定何种行为构成隐式广告,以及惩罚标准。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各类广告渠道和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部门,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通过宣传和警示教育引导广告商和平台自觉遵守规定。

3. 提高用户侧风险意识:加强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广告干扰或隐式广告对用户的认知和警惕,增强用户识别和拒绝隐式广告的能力。

4. 加强技术手段应对:利用技术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识别和阻断隐式广告,提高广告审核和监测的能力,减少隐式广告的传播。

5. 加强合作与协调:建立广告主、广告平台、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共同治理和改善隐式广告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治理和改善当前存在的隐藏广告问题,使广告行业更加规范和透明。

刘俊海强调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分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呼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行使行政指导、监管和处罚权限,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对待广告时,需要保障消费者的识别权、甄别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而营造共享、包容、普惠的互联网广告市场生态环境。

孙维表示,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应当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广告法规定发布广告,并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处理违法弹窗广告以及其他不符合广告法规范的广告,追究广告主、广告发布者以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孙维建议消费者在浏览网页或者使用App时要提高辨识能力和注意力,一旦发现违法广告,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下App、平台多提供免费服务,广告是支撑其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用户一边抱怨广告太多,一边又要享受免费的服务,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一矛盾是一大课题。

在互联网时代,对各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广告行为宜疏不宜堵,应加强规范全面引导。一方面,应紧跟发展趋势,适时修改完善制度规则,让相关主体的广告行为能够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应全员参与各尽其职,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经营主体加强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广告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

宝宝起名、企业管理、学科网课、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学习或资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