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是在原课标综合性学习基础上发展来的,是一种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局限,在更大的语文学习场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用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思想和语文学习范式。
为什么要倡导跨学科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单薄,每学期只学一本教材,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审美训练量不但严重不足,还让学生形成了学语文就是学教材的狭隘的认识:二是学习的方式是听、学、读、写的工具性训练,忽视了思维、审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精神的建构和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些重要的方面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内核;三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被绝大多数老师敷衍掉了。
原来的学科本位,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而现实生活方方面面密切联系,解决问题需要多种能力结合;学科本位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或运用跨学科学习方式,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活动。跨学科学习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
“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文史哲不分家”,一切的文明成果都跟语言文字密不可分,语文具有天然的跨学科性。
课标对初中学段的跨学科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跨学科学习可以有如下形式。一是内容上的跨学科,例如在学习科普文时,可以把科学的表达方式和文学的表达方式做对比,让学生认识不同表达方式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方法;学习话剧、新闻、诗歌等文体时,可以和小说、散文相配合;在进行非连阅读训练时,可以更广泛地选择不同领域的材料。
二是形式上的跨学科,例如语文课和美术结合,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作画,或为画中人物“配音”;可以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歌词,谱曲,把内容唱出来;可以跟物理、化学、劳技、信技结合,把文中的内容做出来。
三是主题活动,需要确定主题,写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评价量表,写活动总结反思。
跨学科学习跨的是内容、形式、方法,其根本目的仍然要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跨学科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跨学科学习,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接受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落实跨学科学习具有诸多困难。
一是教师的教学惯性。人都有惰性,希望在舒适区内徜徉。教师的教学惯性就是教师教学的舒适区。教师跳出语文教学的舒适区,首先要学校推动,其次需要教师自觉自我革命,跳出舒适区,接受教学改革的挑战。如果学校不推动,老师有这份自觉,再好的举措也会像综合性学习一样,一纸空文,“雷声大雨点小”。
二是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跨学科学习的需要,比如时间资源,为了考出好分数,老师宁可让学生多做题,也不愿每学期那百分之十的课时开展跨学科学习;再如空间资源,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社会,这方面的资源得不到保证。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评价的问题。“双减”要求“学考统一”,跨学科的学习成果怎样“考”,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多想办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