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冬奥场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体验冰雪运动。人流如织,场馆内热闹非凡,大家纷纷前来打卡“冰丝带”“冰立方”“雪飞燕”等场馆,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市民和游客们以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度过了这个大年,其中一位市民陈先生表示:“能在曾经举办过冬奥会的顶级场馆里滑冰滑雪,这种感觉很幸福。”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幕后,人们开始关注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冬奥后的工作。充分利用冬奥的物质、文化和人才遗产,实现遗产的最大化利用效益。并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积极引入高水平赛事,推动场馆向社会开放。
冬奥赛场曾经的辉煌转换成了市民健身休闲场所,成为城市新地标和旅游目的地,是网红们打卡的热门场所。这种转变让冰雪运动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市民们在享受冬奥会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为场馆赛后的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奥林匹克中心区已成为全民健身的新样板,奥运场馆正转型为服务更广泛的健身中心。
北京冰雪运动消费季于2023年1月6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幕,活动主题为“双奥之城 畅享冰雪”,旨在充分利用冬奥场馆,推动北京冰雪运动的持续发展。
青少年在国家速滑馆练习滑冰。 图片由北京国资公司提供。
“雪空间”是北京冬奥会北京地区唯一新建的冰上场馆,因其被誉为“最快的冰”。冬奥会后,“雪空间”致力于打造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中心,推出双奥文化展和滑雪体验,既增强了奥运文化推广与传承,又让游客感受冬奥魅力。场馆引进高水平培训机构,开展高山滑雪、冰壶等项目培训。运营方还充分利用双奥遗产,在全民健身日策划开展主题活动,传播公益理念。
国家游泳中心在冬奥会结束后,积极推动“体育+科技+文化”业务布局,致力于打造“水冰双驱、多元融合”发展格局。2023年元旦假期,国家游泳中心场馆在冰上和水上业态双重驱动下开放,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波休闲运动热潮。同时,场馆还举办了首届冰立方冰迷欢享季和冬令营等活动,让大众可以参与冰壶、滑冰、游泳等多种健身和体验活动。
冰立方地下的冰上运动中心搭建了一个900平方米的冰壶场,其中包括4条标准冰壶赛道。据统计,春节假期期间,近4000人前来体验滑冰和冰壶。此外,冰上运动中心还推出了寒假滑冰启蒙班和冰壶专业培训等课程,旨在帮助冰上运动爱好者提升技能,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发展。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奥”开闭幕式场馆,经过全新升级后,继续为重大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它还将围绕举办大型赛事和演出、丰富全民健身体验以及提供旅游休闲服务等方面进行运营,以助力全民共享“双奥”成果。
“鸟巢”为了促进旅游融合发展,特别打造了“全景游”旅游路线,同时增设了“双奥”展区、鸟巢赛后运营展区,对奥运文化遗产长廊进行了优化。此外,北侧运动场也进行了改造,变成了3.4万平方米的冰雪乐园,并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到鸟巢过大年”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农历初五,“体育文化贺新春 奥运冠军送福到”主题文化活动在“鸟巢”举行,现场还有冬奥冠军齐广璞为观众送上新年祝福。
根据北京国资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三个场馆总共接待了近6万名游客。相关负责人表示:“奥运场馆是‘双奥之城’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致力于充分利用北京冬奥遗产,努力提升场馆运营理念,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让顶级场馆走向世界舞台,融入百姓生活,打造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首钢园区位于北京市,曾经是一片工业遗存,经过改造和重建成为了一个新的景点,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在新春期间,首钢园区迎来了超过20.6万人次的游客,销售额超过960万元。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捷在纪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钢园区已经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产业活力的城市更新空间,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首钢园在冬奥会结束后,计划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制定产业复兴和活力复兴的任务清单,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为园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希望将冬奥遗产持续利用起来,赋予它崭新的内涵和活力。”梁捷表示。
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内充满了冬奥元素和体育元素,包括滑雪大跳台、四块冰、西十筒仓等奥运设施和文化景观。这些设施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冬奥遗产,为百年工业遗存注入新活力,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园区经营方正在通过挖掘冬奥遗产的价值,并与工业遗产有机结合,开展多业态、多元化的运营,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滑雪大跳台是首个向社会开放的项目,吸引了100万游客前来参观。在规划中,将建成滑雪大跳台展室,展示北京冬奥精神和文化,并举办各种活动,如冰墩墩雪容融裸眼3D形象视频首发、北京新年倒计时等。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首钢园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活动,将滑雪大跳台改造成了大众冰雪乐园,提供了20000平方米的雪场,并打造了秀池“秀冰场”,面积约32000平方米,可容纳近500人进行冰上活动。
游客们纷纷来到首钢园进行“打卡”。摄影师李博为人民网记录了这一场景。
首钢园区以“科技+”和“体育+”产业为核心,成为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并涌现出Web3.0和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产业。服贸会、科幻大会等重要展会选择在首钢园区举办,吸引了16.7万人次参观。此外,园区还举办了40余项首发首秀、全民体育赛事等活动,入园客流增长了7倍以上。目前,已有200多家相关领域企业和商户入驻园区,形成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为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添了动力。
首钢老工业区如今已经实现了跨界融合,成为了一个都市型产业社区。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新首钢地区的转型发展,致力于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以成为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和国际化的活力空间和发展热土。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地,目前已经完成赛后改造升级,成为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体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这里依托冬奥遗产和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成为了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在今年的春节假期迎来了首个雪季运营,让游客能近距离感受“雪飞燕”“雪游龙”的魅力,体验高山滑雪和钢架雪车项目,还能入住冬奥冠军房,在冰雪世界里度过新春佳节。据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园区接待了近2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北京冬奥会的延庆赛区建设难度很大,设计标准也很高,创造了许多冬奥历史上的“最”。冬奥会结束后,赛区的建设运营方北控集团积极利用冬奥遗产,仅用36天就将赛区成功转变为旅游度假目的地。
北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努力‘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通过打通四季运营、丰富消费体验,让公众可以进入奥林匹克场馆,亲身感受和体验冬奥会赛时的氛围。并且,我们还将为专业训练和大众滑雪提供场地,使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坐落在小海陀山南麓,主要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以及延庆冬奥村等。
为了让更多的人热爱冰雪运动,园区进行了划分,划分出了不同的体验区域。高水平滑雪爱好者可以在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赛道上尽情滑行,感受冬奥运动员竞技的快感。回村雪道则是专为观光旅游而设,非常适合初中级水平的滑雪者,游客可以在滑行的同时欣赏海陀山壮丽的风景。此外,园区还在冬奥村附近设置了体验区和家庭亲子戏雪区,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共同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训练馆“冰屋”三条训练冰道和冬奥会主赛道钢架雪车体验项目也于2023年1月面向公众开放,游客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安全体验飞驰在冰上的速度与激情,感受“冰上F1”的魅力。
在冬季冰雪运动中尽情享受的同时,游客还有机会体验国内最长的观光索道,从海陀山脚下游览小庄户村,并入住享有美誉的“最美冬奥村”。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运动员公寓和“冠军房”,并感受原汁原味的冬奥食宿服务以及一站式的“滑雪+住宿”体验。
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深入挖掘冬奥场馆的资源潜力,持续扩大冬奥效应,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提升延庆奥林匹克园区的吸引力。他们希望将园区打造成一个集高端赛事、专业训练和大众参与于一体的国际滑雪度假旅游胜地和冰雪运动基地,以推动我国冰雪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冬奥村酒店客房销售总量已达4万间夜。
北京冬奥会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包括许多标志性建筑和场馆。随着冬奥会的结束,“双奥之城”充分利用了这些遗产,将原本的“冷资源”转化为了“热经济”,激发了新的消费活力,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