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规定的 18个虚词
以、于、与、因、而、且、
则、之、其、乃、焉、若、
何、乎、所、为、也、者
其 (代词)
TA系列(第三人称)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当时正好攻破荆州,于是下江陵,顺着水流向东行去。
“我”(第一人称)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也后悔跟着他(出来而没有继续进入洞中)而不能尽游玩的乐趣。
其 (指示代词)
“这个”——“那个”(之——其)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又往前划行,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其中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即使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一起,也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找到人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去学习和遵从,他们不好的地方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并改正。
其 (副词)
语气副词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推测
祈使: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潜在的谈话对象
祈使:
“还是”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
我们还是回去吧!
反问(否定)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用尽了我的力量而不能够到达的,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又有谁能嘲笑我呢?
推测 (肯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
感叹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为 (动词)
现代汉语“为”
“给”“替”(省略句)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明天一早搞劳军队.将要击败刘邦的军队。
“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为 (介词)
“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这个渔人将自己所听到的一一讲给桃花源里的人,他们听到后,都感到感叹惋惜。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不值得对外人讲。
“因为” (原因、目的)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只因为你,我才一直挂念到今天。
“向”“对”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姬对公子哭诉。
固定搭配
为+人名(国名)+所+动词
被动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
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
乃 (代词)
“你”(第二人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乃 (判断句)
判断句
“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应当立为国君的是大公子扶苏。
乃 (副词)
顺接(情理、时间)
“才 ” “就” “于是”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
逆接(出乎意料,违背常理)
“却 ”“竟然”“ 反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现在他们的智商(能力)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因 (动词)
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义;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齐,是不勇武的。
沿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因 (介词)
“依据” “随着”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无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趁机”(机会)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趁机把沛公击杀在座位上。
“经过”
廉颇闻之,肉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因 (连词)
顺接(第一选择)
“于是”“就”
相如因持壁而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着。
因果
“因为”“由于”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 《梦溪笔谈·雁荡山》
祥符年间,因为要建造玉清宫,开山砍伐木材,才有人发现这座山,这时还没有山名。
与 (动词)
“给与” “赞成” “帮助”
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
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
与 (介词)
同现代汉语“与”一样,翻译成“跟”
“与”的后面省略了“之”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这样的小子不能和他一起图谋天下。
与连词的区别位置不能调换
与 (连词)
并列、递进、顺接、转折、让步、修饰
并列: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与 (通假)
语气助词
通假字“欤”(yú ),
用于断句
表疑问、感叹、反问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是谁的过错呢?
所 (实词)
名词:“处所” “ 价值”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魏书·张普惠传》)
人的一生有生有死,死得有价值,又有什么可以抱怨呢。
形容词:
适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不论高的差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所 (虚词)
固定搭配
所+动词(动作)——名词性结构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为+人名(国名)……所+动词—— 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掳。(《鸿门宴》)
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所+动词+名词=定语+名词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
所以 因果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所:所有的;以:用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这就是臣(作者诸葛亮)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所在。
且 (连词)
并列:并且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不去赴宴,会显露出赵国的儒弱和胆怯的。
递进:而且,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让步: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面对死我都不退让 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
且 (副词)
将要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不出洞,火把就要烧完了。
名词法则
则 (判断句)
判断句——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则 (连词)
顺接(时间、事理)
“于是……就”
“原来……已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如果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一样事物是相同的。
转折
“但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
固定搭配
则……则……(翻译的时候省略)
意思相对,结构相似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名词性词组
……的人,……的东西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先攻破强秦、进入咸阳的就是王。
……的人,……的东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失去的东西像河水,但河水似乎从来都是那个样子,千古都在流. 事物总是缺憾或者圆满,就像那月亮,但最终月亮自身不曾有过变化.
可以翻译
不能断句
此外都断句
定语后置
……之……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尽一石的食料。
表停顿
句中,表停顿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复句
因果——不需要翻译出来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劝学》)
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假设
“……的话”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时间
时间副词+者 ——“今者”、“昔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焉!(《鸿门宴》)
现在有不怀好心的人说了一些话,从而令我和将军之间有些隔阂!
固定搭配
判断句
……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范增是项羽的师长。
特殊情况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臣年轻强壮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如今已经年老体迈,没有能力再做事情了。
“也”某个词或词组之后停顿,唤起对方注意,
“也已”,不能断句
焉 (兼词)
兼词:包括2个不同词性的词
“于之”“于是”“于何”
介词+代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
且焉至土石?(《愚公移山》)
况且如何处理(挖出来的)土块和石头?
焉 (代词)
TA系列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考察民风的人得到它。
焉 (形容词尾)
“……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焉 (语气词)
句中,停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句末,结尾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就以它作为自己的号。
乎 (语气词)
疑问
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真是壮士!还有再喝酒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
推测
得无+乎
其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感叹
嗟乎!呜呼!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哎,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句中,停顿,凑音节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乎 (介词)
“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对”“对于”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所以木依靠重绳才能被弄直,金属经过磨砺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广博的学习同时每天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智慧明达而且不会做错事了。
比较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比我出生早的,他的学问也肯定别我的高,我就跟随他拜他为师。
何 (疑问词)
疑问:“什么?”(What)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反问:“怎么?”(How)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何 (固定搭配)
何哉、何也、何者——“为什么”(Why)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
何+形容词=“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差役呼喊地那么愤怒,夫人哭泣地那么凄苦!
何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标志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谁、何、奚、曷、胡、恶、安、焉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若 (动词)
“像”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他与你的年龄相似,道德品行也相似。
“比得上”——否定(不、未、莫 )
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若 (代词)
人称代词(第二人称)
“你”“ 你们”“ 你的”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改变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
若 (连词)
假设
“假如”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考纲》规定的 18个虚词
以、于、与、因、而、且、
则、之、其、乃、焉、若、
何、乎、所、为、也、者
总结:
考纲内18虚词
以、于、与、因、而、且、
则、之、其、乃、焉、若、
何、乎、所、为、也、者
词性+例句
结合练习巩固复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