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内的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考试大纲内容?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内的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考试大纲内容?

考查方式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何为意义?——翻译的含义

何为用法?——虚词的词性

《考纲》规定的 18个虚词

以、于、与、因、而、且、

则、之、其、乃、焉、若、

何、乎、所、为、也、者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内的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考试大纲内容?

以(动词)

认为,以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家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从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介词

介词基本结构:介词+名词

名词=方式、方法、条件、工具、地点、时间、人物、对象、原因……

以(介词)

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或其他

“凭借”“ 依据”“ 按照”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喝醉的时候能和大家一起欢乐, 清醒的时候能够写这篇文章的人就是太守.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都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的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以(连词)

承接(with)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我和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

樊哙侧举着他的盾并用它一撞,卫兵们便倒在地上了。

因果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修饰(形容词)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

因果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以(助词)

方位词,来,往——(时间、方位、数量)界限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游褒禅山记》)

沿着山路向上走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走进洞内很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称它为后洞。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临危授命以来,我白天黑夜的忧愁哀叹。

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A以B中“以”为介词时:

B一定是名词。

一般是方式、方法、条件、工具、东西、原因。

A以B中“以”为连词时:

A与B的词性一致,或者结构一致的。

好整以暇。 《左传·成公十六年》。

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治废田以救水患。《宋史·沈括传》

治理废田,用来救治水患。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内的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考试大纲内容?

连词

基本结构: A 连词 B

AB是两个动作、两个事件、两个形容词等,

连词表示AB之间的关系

并列、递进、顺接、转折、让步、修饰

A 连词 B

并列——“同时关系”

AB可以前后颠倒

如果是动作,一定能够同时完成;

如果是形容词,一定能够同时看见;

如果是事件,一定能够同时发生。

手之舞之而足之蹈之。 《诗·大序》

众臣拜而泣

河水清且涟矣

蟹六跪而二螯

顺接——先后关系

无论是动作还是事件,都不可能同时完成或者出现,所以顺承关系也叫做“先后关系”

掷物于窗,旋而走(动作)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事件+形容词)

三思而后行(动作)

转折  “但是”“然而”

只能用于事件,不能用于动词,尤其不能用于形容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劝学

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

让步

即使放假了,还是得做作业。

尽管放假了,还是得做作业。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我曾经整日思考,但比不上片刻得的时间来学习收获那 么大。

而(连词)

并列

“而且”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它西南面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顺接(目的、结果、发展方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温习旧知识而有了新的体会,便可以当老师了。

转折

“但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下去,而山的高度固定不变,还愁山不能搬走吗?

修饰(同“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

你(第二人称)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耳!(《促织》)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找你算帐的。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内的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考试大纲内容?

之(动词)

到,往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陈胜)停止耕作来到田畔的高地上

第一、二人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没想到将军能够像这样的宽恕他。

第三人称: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写《师说》送给他。

可以代替在文中出现的任何东西

指人的时候,不做主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

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指示代词,这(this)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助词

“的”“得”

定语的标志,定语、中心语(名词)之间。

中心语(名词、动词)和补语之间

语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没有实在意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

鸡猪狗这类的牲畜,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季节,这样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没有实在意义

取消句子独立性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我对国家的治理。

不及物动词、时间词后,凑音节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冬冬敲响战鼓。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内的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考试大纲内容?

于(介词)

动词+于+非人——从、到、在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颜色更深。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动词+于+人——和、向、比、被、跟、对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总结:

虚词:难理解+少

以、于、与、因、而、且、

则、之、其、乃、焉、若、

何、乎、所、为、也、者

词性+例句

结合练习巩固复习

宝宝起名、企业管理、学科网课、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学习或资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