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论语》第五篇第十一章: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申枨,也是孔子弟子,《论语》中有关他的记载并不多,据说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要注意这里的“刚”字,和我们现在的理解不一样。
现在我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脾气大、棱角鲜明,高帽子戴不上,骂他也不改变,就说:这个人性子真刚烈。
古时的“刚”不全是这个意思,宋代程子讲: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清代谢氏讲:刚与欲正相反。能胜物之谓刚,故常伸于万物之上;为物掩之谓欲,故常屈于万物之下。
如果有过多欲望或被欲望所引诱,便容易屈服而不刚了。
可见,刚与欲紧密相关,绝非单纯的血气之勇,现代有个成语“无欲则刚”即由此来,经常用来自勉勉人。
连孔子自己也说过,“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他没见过刚的人,这时就有人说了:“你的弟子申枨,他不就是一个刚的人吗?”
孔子回答:“他欲望多,如何能做到刚呢?”
孔子的话帮助我们认识和判断一个人,不管他怎样的装腔作势,只要张口闭口都是以我为中心,反反复复计较于个人私利、个人意向,只想着争一日之短长,他就不是一个刚者。
比如,一个公务员想得到官位,拜托别人帮忙,很可能受制于人;反之,不把官位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像包青天一样廉明。
换言之,这里的“无欲”,并不是无任何欲望,而是没有偏私的欲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2916.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