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炒家而言,最为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股价本身的走势来把握进场的机会。
毕竟,相对于基本分析而言,技术分析更为简单。
但是单纯依靠纯技术分析不太容易赚到钱。
技术分析属于易学难精的工具,而基本分析则属于难学易精的工具。
一个成功的股票交易者必须同时兼备这两个工具。
所谓超短线交易者从来只看股价走势、不听消息、不看基本面纯粹是骗人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技术分析无用论。
对于短线交易者而言,技术分析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对不同的操作风格而言,所需要的成分不同而已。
我们当中有依靠追逐题材和短期热点为生的动量交易者,
也有依靠把握大盘人气和流动性拐点而生的趋势交易者;
还有依靠把握个股重组和异动为生的波段交易者,
身边也不乏各类股票短线高手,比如专门琢磨涨停等价量异动模式的短线炒家等。
这些人对于技术分析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
有些人需要的多一些,有些人需要的少一些,
极端情况下的短线炒家可能暂时只看价格(或许加上一点成交量)。
不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绝不可能少了技术面之外的分析,
比如基本面(驱动因素)和心理面(预期和资金因素)的分析。
技术面对于绝大多数股票短线客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没有必要像市面上那些“宝典”和“秘籍”写得云里雾里,千奇百怪。
技术面分析无非就是三个范畴:
第一个范畴是价格形态。
第二个范畴是成交量(包括基于成交量的指标),成交量的形态一般为市场大众研究得很少,所以这方面的特征一般可靠性更高,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
但是也不要走偏了,相信只靠死板的成交量形态分类就可以看出哪只股票铁定涨停,那纯粹是误人子弟的做法。
假如有这么简单的暴利方法,早就被市场中的“技术原教旨主义者”发现了,到现在也不可能有效了。
第三个范畴则是基于价格的技术指标,这是绝大多数初学者热衷的方向,也是基本上无效的方向,这个可以称为“金融巫术"。
除了布林带之外,绝大多数技术指标都没有科学的依据,基本都没有经过全面彻底的绩效统计,而且其中一些经过国外权威统计的技术指标其有效率接近50%,也就是说与扔硬布差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于价格的技术指标其实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趋势指标,比如移动平均线、MACD等;
第二类是震荡指标,比如KDJ、RSI等。
而市场的行情其实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边走势,这时候趋势指标有效,而震荡指标失效;
另一类则是震荡走势,这时候震荡指标有效,而趋势指标失效。
技术分析本身无非是告诉交易者过去的走势是单边还是震荡。
既然你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无法区分当下和未来的走势是单边还是震荡,
那么你怎么知道现在和未来应该采用哪一类的技术指标呢?
既然不知道采用哪一类技术指标有效,你怎么能够单凭技术分析就获利呢?
上面这段话大家应该多读几遍,
为什么技术分析想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它本身注定无法解决的?
技术分析想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够在当下或者事前区分当前的行情性质,是单边还是震荡。
但是,这个问题却是纯技术分析手段无法做到的。
所以,绝大多数散户在这个市场中之所以失败,最关键的就是想要用一个不能解决特定问题的手段去解决这个特定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技术手段?
需要觉悟啊!
只有你知道这个手段的局限性,你才能真正用好这个手段。
巴菲特讲能力范围之内选股投资,他就是觉悟了个人理性的局限性。
而我们要做好短线,就是要清楚地知道基本分析、心理分析和技术分析三者的局限性。
在本课,我们主要围绕技术分析的局限性和要素展开。
不要将技术分析看成是科学,更不要将技术分析看成是神学。
本课就从股票市场的根本结构谈起,
为什么要谈这个主题呢?
原因很简单,无论你采用多少种技术指标,无论你看价格还是量,对市场的把握水平都取决于你是否把握了市场的根本结构。
最成功的股票交易者并不是拥有最多指标和最复杂模型的人,相反他是抓住了极少数关键因素的人。
只有抓住市场的最根本的结构,我们才能战胜其他交易者,短线交易就是“显而易见的零和博弈”,我们所赚就是他人所亏的部分。
那么什么是市场的根本结构呢?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N”,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势、位、态”。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把这个结构搞清楚了,市面上绝大多数股票书,在你看来都是门外汉骗门外汉的产物。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真理就隔着一层窗户纸而已,关键看你觉悟到这一层窗户纸没有。
对股价走势进行技术分析,要把握三个要素,
这就是上述的“势、位、态”三要素。
趋势就是市场运动的主要方向,而不是次要方向,
位置则是进场和出场可以凭借的特别价位,比如阻力位和支撑位,这些是后面会提到的内容(由于技术分析并非本书的主旨,所以更为详细的介绍请参考《股票交易进阶》这本书)。而“态"则是确认趋势和位置有效的工具,股价的K线形态是最常用的“态”分析工具。
在“势、位、态”三要素分析中,第一要素是“势”,
这个要素在所有交易者眼中都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趋势是持续性的,这是趋势的最本质特征,否则我们按照“顺势而为”的原则去操作就毫无意义了。
这种持续性从交易巨擘杰西?利莫佛开始就被不断强调,直到今天仍旧被奉为圭臬,但是大众之所以无法接受这一观念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刚才提到的方向和趋势的混淆,股票短线炒卖的参与大众往往将当下的走势当作趋势,追涨杀跌是否是顺势而为的最好注脚;
第二个原因是趋势是持续性的但是更是稀缺性的,而大众追求高胜率的倾向使得他们往往无法忍受趋势的这种稀缺性。
趋势是全局性的、持续性的、稀缺性的,这就决定了顺势而为必须是釆用整体观念,采用“试探一加码”操作手法。
谈到趋势,不得不提到巴菲特,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的典范,,
但实际上巴菲特所下的无非是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找出那些每股收益具有持续上升趋势的个股。为了做到这一步他选择了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而这种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往往是所谓的“市场性专利”(参考第十八课的内容)。就连短线大师拉瑞?威廉姆斯都知道每股价格最终是收敛于每股收益的,所以如果找到了预期每股收益率持续上升的个股就能获得股价的持续上升。从这点出发大家就可以看岀巴菲特是一个“趋势性交易者”,他通过每股收益趋势来把握盈利机会。
第二步棋是等待股价因为恐慌而大幅偏离每股收益趋势,这就是所谓的“安全空间”充足时地买入。
第三步棋则是寻找股价超越趋势(长期价值线)后的卖出机会。
国内的股票交易者绝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之所以成了 “猎物”,基本是因为两种思路:
第—种思路是基本不看趋势,这就是短线抢进抢出,或者道听途说,不做深入研究。这类
人即使讲趋势其实也很狭义,往往局限于纯技术分析,没有很好地结合驱动因素和主力因素的深入分析,不看“国家队”的动向,不看货币政策的方向,不管股市制度的变化趋向。
第二种思路就是“死扛”,在放掉了几只大牛股之后,扼腕叹息,或者是在“盲目割肉”后无比后悔,最终就认为“会炒股不如会捂股”。
基本面(驱动面)才是研究温度变化的原因本身,而技术面(行为面)只是温度计而已,千万不要迷信“玄学式的技术分析”,我们身边成功的股票交易者当中没有一个是依靠这类分析持续盈利的。
“势、位、态”的第二要素是“位”,确立了趋势之后,就要确定进出场点的依托。
股价回调到支撑线处可以买入,股价突破阻力线处也可以买入,
前者被称为见位进场,后者被称为破位买入。
股价跌破支撑点卖出则被称为后位出场,股价升至阻力点卖出则被称为前位出场。
“位”是否有效往往需要“态”来确认,比如股价回调到支撑线处出现了看涨K线,那么就表明此处支撑有效,作为见位进场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那么,如何筛选可能的支撑线和阻力线呢?
前期高点或者低点价位,前期成交密集区,菲波纳奇比率点位等。
筛选岀潜在的“位”之后,就要等待市场走势的“态"来确认,然后你才能扣动进出场的扳机。
“势、位、态”的第三要素是“态”。广义的形态涉及价格形态和成交量形态。
学习K线的时候,我们要逐渐往两个要求上努力。
第一个要求是搞清楚形态背后的博弈含义,为什么这个形态会有特定的多空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死板地记住“涨跌归类”。
第二个要求是要将K线与驱动分析、心理分析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将K线与成交量和盘口结合起来“推断”,并不是死板地按照书上的结论去对号入座。
刚开始推断的时候缺乏方法,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通透感,对行情的走势并不局限于简单地类比,而是会去通过价量盘信息结合基本面去推断背后力量的消长,最终搞清楚对手盘的意图和实力。
对于不想涉及基本面太多的交易者而言,将K线与成交量以及盘口结合在一起分析是必需的。
要能通透“势、位、态”,进入了真正短线读盘高手的境界,这个需要时间去累积,大家可以结合本课和第十九课的内容多加学习和发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xkzy.com/1933.html